1)第64章 镖劫_关山吴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些年在沈老爷子的运作下,沈家绸缎庄因经营的绸缎布匹质优价廉,生意颇好,一连在周边州县开了多家分号。

  眼见绸缎布匹供不应求,沈老爷子凑了五万两白银,准备先经陆路运往山东济宁,再雇船沿运河南下,最后到达应天府。

  应天府那里沈家专门设了一个收购绸缎布匹的铺子,由本家的一个叔叔管理。

  这些年饥荒严重,流民盗贼横行,官府剿匪不力,民间商贸往来现银大多委托镖局押运。

  沈家委托的镖局名叫凌风镖局,凌风镖局自成立现在已有六十载,三代走镖,信誉良好,镖局里镖师众多,个个都是行家里手,押运的镖银从来没有失过手或者耽误了时间的。

  总镖头同时也是东家的纪长庚不仅武艺高强,为人也很豪爽,结交了不少江湖豪杰。在北直隶、山东、河南、南直隶一带的绿林中颇有名气,只要打出凌风镖局的旗号,很少遇到劫道的。

  间或有些宵小之辈不知好歹,也被镖局的镖师三两下给收拾了。甚至偶尔有些小镖局为了安全不惜脸面冒充凌风镖局的,纪长庚听了也不追究,所以在同行中威信颇高,被誉为北直隶五大镖局之一。

  相信镖局大多数人并不陌生,影视剧乃至文学作品中常对其有描述。至于这个凌风镖局,当年沈锐在回大名的路上曾经遇到过,后来与纪长庚的儿子纪天成还有一些交集。

  后世影视剧里常有一些富家公子怀揣一沓银票吃喝嫖赌,甩手就是一张银票飘过,行走天下无往不利,似乎那银票堪比现代的人民币。

  沈锐到了明朝才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纸币便于携带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在明朝初期,纸币在中国的确是横行无阻的,那时白银是作为储备货币用的,禁止在市面上流通。

  这时的纸币叫宝钞,由明庭制造,通行天下,但农民皇帝朱元璋大约是不懂得经济学规律,他想当然的以为,宝钞的发行权在他手里,朝廷里缺钱了,他想印多少就印多少,想发行多大面额的就发行多大面额的,就像解放前国民党发行的法币一样,无节制发行,这样一来,宝钞泛滥成灾,直接后果便是通货膨胀严重,人民群众的购买力直线下降,到后来老百姓便不买账了,打死也不用不收宝钞,甚至官员权贵也十分抵触,毕竟大家出来工作,都是想过的滋润点,你发的工资固定,而物价却嗖嗖地往上涨,吃饭都成问题了,谁还有心上班?

  在全社会人民的共同抵触下,宝钞渐渐销声匿迹,白银重新成了高价值货币。用后世的话说,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这就是个信用问题,老百姓最初迫于无奈,选择相信朝廷,用手中的银两换宝钞来用,朝廷却当老百姓都是傻瓜,不停的印钱,老百姓虽然淳朴

  请收藏:https://m.bqg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