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18章 房改报告_开启我的边疆军垦生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81年,城镇房产全价出售政策向全国铺开。虽然全国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0多个城市展开出售新建住房工作,但效果并不理想。1982年,城市里实行了政府、企业和个人各承担房价1/3的“三三制”补贴售房政策,后也因补贴售房制度遭遇阻力被叫停。

  1985年至1986年,住房制度进入“提租补贴”的改革阶段,烟台、蚌埠等地打响“提租补贴”试点第一枪。1987年11月,国家土地局确定深圳、上海、珠海、广州、天津、厦门、福州等城市,作为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试点城市,开启了我国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

  几个人眼睛同时开始发亮,如果把建好的房子都卖给职工。收一部分土地使用费,这条路好像真的行得通啊?

  三个人又来到团部,把这些年来,中央对于住房改革所发布的文件全部搜集起来,然后引经据典给兵团党委打报告。

  谷/span就是开发区内的房屋全部私有化,开发区会按照比例向兵团上缴土地使用金。而兵团建设局则要给予这些租房颁发个人产权证。证明住房私有的合法化。

  几个人都明白,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如果产权真的私有化。大家基本都会心甘情愿的掏钱买下居住地房屋的。

  当然,做这件事之前他们已经打电话跟吴天明沟通过了。吴天明作为高层,对于这些事情自然要比他们清楚的多。

  而且他身在省城,早就感受到了房子带来的压力。如今兵团二代早已经成长起来了,但是他们大部分还是和父母住在一起。

  那时候房子本来就窄,大部分家庭都是两间的平房,外屋都是孩子加厨房两用的。

  现在孩子大了要结婚,你让他结在外屋吗?而且大部分家庭都不是一个孩子,就算能结在外屋别的孩子去哪?

  虽然孩子工作了,基本上单位都会分房,但是钱从哪里来?有些事情级别越高越不好解决。

  比如基建连自己有钱了,可以拿出来为职工盖房,而机关单位哪来的钱?他们每花一分钱,都要记在账本上接受审核的。

  特别是盖房子这种大事,每一套房子所占用的资金都不是小数字,而且属于那种花出去就没有回报的那种。不但没有回报,房屋的维修还要完全免费承担。

  叶万成他们想干的事情吴天明知道意味着什么?不过这一步早晚都要走的,于是他选择了鼓励。

  报告很快就被送到了兵团党委,此时机关也都准备放假了。但是这份报告却如一枚重磅炸弹,在兵团机关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

  改革这种事不管在哪个朝代,都是阻力重重的,特别事关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

  明明是国家负责分配的房子,开发区竟然要变成私有财产,这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体制改革了。而是上升到一种政治高度。

  姓公还是姓私,一直是改革初期争论最多的一个话题。连续三天的讨论没能出个结果,吴天明建议上报中央,尽管很多人保留了意见。但是开发区的报告还是被交到了王老的手里。

  请收藏:https://m.bqg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