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七十八章 恩甚怨生(五)_大明望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比不过杨家?二哥是读书时日短,要是早年没有被耽搁那几年,从五岁起就正经读书,十二岁下场应童子试又有何难?”

  沈瑞摇头道:“换了旁人家或许会伤仲永,可杨家诗书传家,甚重举业。杨学士不用说了,杨家大哥却是状元之才。”

  与沈瑞这填鸭出来的“伪神童”不同,杨慎是真神童。

  沈珏不乐意听沈瑞推崇旁人,岔开话道:“不提这个,有一件事我正为难呢,二哥帮我拿个主意。”

  “怎么了?”

  “二哥还记得沈琰、沈兄弟么?”

  沈瑞点头:“才离开松江两年怎么不记得?不是说沈琰中举了么?是不是沈今年也过院试了?”

  沈珏神色有些古怪:“沈过了院试,他们一家三口与乔家三老爷一路上京了。”

  原来乔三老爷原本要年底嫁女,结果赶上丁忧,亲事要延后,不仅自家回来,连带着女婿一家也都带回京城。

  沈瑞听了,不由皱眉。

  要是乔大老爷没有惹上官非,乔家并不需沈家庇护,那乔家愿意抬举亲近女婿,靠着自家的人脉银钱,也不与沈家相于。

  可是乔家两位老爷一个罢官,一个丁忧,正是需要沈家看在亲戚情分上看顾的时候,还将沈琰兄弟带进京,就是想要做什么?总不会是想要让尚书府这边认亲,提挈血脉亲人吧?

  要是乔三老爷真有这个念头,可真是自己找死。

  昔日恩怨,即便过去几十年,可对于二房的影响却延至今日。

  前年冬天徐氏在松江的话,已经表明了二房对于邵氏子孙的态度。

  “瞒不住,也不能瞒。明日就直接告诉长辈,早做准备,也省的一时撞见了致气。当年沈念念不忘归宗,谁晓得他们兄弟如今是何打算。”沈瑞想了想,道。

  沈珏道:“沈琰还罢,有了举人功名进京备考也说得过去;沈那里,好生入县学学习,准备岁科考试不是更好?看来也是对两年后的乡试没把握,才这个时候出来。”

  沈瑞对于沈琰、沈兄弟的印象并不算坏,这兄弟两个倒都是读书的材料,如今都有了功名,要是离得远远的,沈瑞只有佩服的。

  如今与乔家搅合在一处,沈瑞就觉得心烦了。

  乔家,客房。

  白氏躺在炕上,辗转难免。她是地道的南方人,头一次到京城,很是不适应这边的气候。屋子里虽暖和,也没有炭盆的烟火气,可她只觉得于燥的不行,嗓子响于。

  值夜的婢子听到动静,起身问道:“太太可要吃茶?”

  白氏“嗯”了一声,翻身坐起。

  婢子点了灯,给白氏倒了温茶端过来。

  白氏一口一口地吃了半盏,才觉得嗓子松快了。

  这一折腾,她却没了睡意。

  她坐起身来,看着幔帐,只觉得心口堵得慌。

  媳妇还没进门,哪里有拖家带口在亲家寄居的道理?乔家那些仆妇嘴里叫着“亲家太太”,可神态哪里有一丝恭敬?

  同高门大户的乔家相比,自家是家底寒薄不假,可论起出身来,却未必低过乔家。

  自家长子那般出色,十九岁就中了举,多少人家主动提亲,难道就非稀罕乔家女儿?即便旁人家门第或许比不上乔家,可是正经的嫡出小姐,乔家这位不过是庶女。

  明明是乔家主动要嫁女,却又摆出这样瞧不起人的姿态,将自家琰哥当成管事家人似的支使个没完,不仅在南京时如此,这一路上京也是如此,不是欺负人是什么?

  乔家没有子侄?怎么不折腾自家子侄去?

  自己好好一个儿子,就要被视为赘婿之流?

  白氏心酸难耐,眼泪簌簌落下。

  归根结底,还是因自家没有根基的缘故,被当成寒门小户,才会如此轻慢

  京城,沈家二房,尚书府。白氏握着手帕子,不由地痴了……

  请收藏:https://m.bqg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