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喀喇尔古伦河谷(17)_1986淘金惊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我们一个个的称金子。金子放在天平一头,另一头放的却不是砝码,而是一张张的钞票。说来也巧,那时面值十元人民币钞票的重量,基本上就是一克,而一克金子就值六十块钱,换算关系很清晰。

  金钱金钱,金子和钱向来是联系在一起。我怀疑金贩子是有意这么做的,直接用钞票来称黄金,那种诱惑的感觉,视觉上真的很有冲击力,让人看了血脉贲张。

  每人的金子量好,数出另一头有多少张十块钞票,再把那个数字乘以六,就是金子的价钱。不过之后并不是想象中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是金贩子把算好的数字用笔写在每人手背上,让我们走远一点,换个地方拿钱,因为这样不容易人赃并获。

  之所以像做贼一样,说起来惭愧,其实按照当时的规定,私人采金前要跟有关部门签合同拿执照,而且淘出来的金子不能私下交易,必须卖给国有银行。但国家收购价一克只有三十来块,相比之下,走私贩子出价向来是六十块上下,还都是上门服务,大家会把金子卖给谁不言而喻。

  我们一没办执照(办执照很贵),二没把金子卖给银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在做贼,那是盗采国家矿产资源。至于金贩子,玩得就更大了,他们身上的枪是干什么用的,想必不用解释。

  这种事当然也有人管,黄金局会经常派人来清山,一个个穿着制服骑着马,把我们淘金的人从河谷这头撵到那头,像赶羊一样,漫山遍野地乱跑,临走还会烧掉不少地窝子和淘金工具。不过这究竟能起多大作用,也无需我多讲。

  称完了金子,来到约定的地方,照规矩,我们派出个人跟着金贩子去背钱。那时还没有一百块的大钞,都是十块十块的,所有钱加起来要用麻袋装上一大包,发到每人手里,也都是厚厚的一叠。

  当天晚上,摸着怀里厚厚的一沓票子,我心里美得不行,虽说淘金又苦又累,恨不得让人脱三层皮,但一个月七百多块,已经比内地有些工人一年的工资都多了,吃再多苦也值了,这可是我这辈子第一次挣钱。

  但不久之后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幼稚。在这种地方淘金,可不仅仅是吃苦受累那么简单。虽然赚钱多,有时甚至还会有“意外收获”。

  请收藏:https://m.bqg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