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0章 杖刑_关山吴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敢惹的强大国家,至此,大部分的国民,都不再有饥寒之忧。

  故事到此结束,袁公可还满意?”

  袁崇焕张张嘴,似乎想说些什么,终于没有说出口,沈锐朝他拱拱手:“袁公保重!”

  说完点头示意张无忌可以走了,张无忌与江小楼与袁崇焕拱手作别,然后三人走出牢房。

  细细算起,与袁崇焕在这诏狱里共见面五次,虽然两人谈话很少涉及的东西,但通过两人之间的有问有答来看,袁崇焕前期的成功并非侥幸。

  如果说萨尔浒之战,是明朝军事力量由强转弱的转折点,则袁崇焕被冤杀后,能与后金一战的关宁铁骑,随之成了一盘散沙,明朝军事力量从此由弱而衰。

  由此可见,他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但京城保卫战,有许多匪夷所思的事件都出自他手,并最终断送了他的性命。

  比如沈锐曾听说,袁崇焕在河西务举行军事会议时,副总兵周文郁提出:“大兵宜趋敌,不宜入都。”

  意思是找机会与后金军决战,不要没有昭令率军入京。然袁崇焕不听,非要依靠坚城利炮才与后金决战,皇太极看出了袁崇焕的意图,绕开袁崇焕的防地,直驱京城。

  朱由检本就是个多疑之人,加上朝廷里不时有人打袁崇焕的小报告:率边军千里驰援救驾,却畏敌避战,何也?

  于是朱由检下令不许袁崇焕越过通州。自古以来,镇边大将未经允许率军入京都是死罪,袁崇焕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或许他有不得已的苦衷——九千多关宁铁骑再能打,与后金数万人马野战无疑也是自寻死路。

  但他没弄清楚,横竖都是死,刑场处决与血洒疆场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袁崇焕报有侥幸心理,他大约天真的以为,如果他保存了朝廷的有生力量,还能在京城下将皇太极打败,他将成为力挽狂澜式的人物,这时,皇帝未必会杀他。

  事实证明,这是一种政治上近乎白痴的行为。许多人预见,袁崇焕抵达京城的那一刻起,无论胜败,他的性命就交给朱由检了。

  这里面,孙承宗之流宗师级别的人物就不说了,除了前面提到副总兵周文郁,也包括祖大寿等只会舞枪弄棒之人。

  沈锐也曾想问问袁崇焕为何如此,想想还是算了,就算问清楚了,除了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不能丝毫改变什么,很可能还让袁崇焕以为他是朝廷派来的探子,何苦来着。

  骆养性负手站在检阅台上,几名亲卫扶刀侍立左右,不一会便见沈锐张无忌李若琏等人匆匆过来。覆命唱名见礼后,沈锐归位,先前那亲卫将包有圣旨的锦盒交还沈锐。

  骆养性吩咐值日军官安排众人依官职站好,王世德因通知的人较多,来的稍迟,但也未有愈时。

  众人都仰着脸等着骆养性宣读圣谕,骆养性面无表情,

  请收藏:https://m.bqg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