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31章 联省自治与统一_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派系需要的也只是有利于己的权力的再分配。张汉卿再一次运用远交近攻的手腕,使奉系人马不仅在军事上,而且在政治和经济上完全控制了政|府。

  对于政权上交“国家统一委员会”,既得利益者的诸侯们不无意见,他们更倾向于建立一个慵散而不是集权的国家。这个传统从剿灭太平天国的湘军集团崛起开始,由于督抚们渐渐把军权、财权与用人权等揽在自己身上,因此,地方坐大,中央衰落。

  中央集权的危机,在清政|府那里早有预感。尤其让清政|府震惊的,是1900年的“东南互保”。那时候,因为“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爆发,清政|府向列强“宣战”。而东南各省督抚,却丝毫不理会清政|府的命令,反而与列强相约局部休兵,互保东南。

  这个事件给中国人一个重要启示。1901年,梁启超就向中国人介绍瑞士联邦制,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地方自治传统,如果能采用联邦制,中国许多难题都容易化解。

  因此,如何建立集权、分权新模式,清政|府也在思索。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参照东西洋各国立宪经验,以官制改革为突破口,重建中央与地方分权模式。

  然而,清政|府毕竟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政|府,数百年的“家天下”思想已经深入骨髓,很难真正去分享权力。于是仿行立宪的原则,就成了“大权统一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也就是说中央政|府依然掌握实权,只是允许民众参与讨论政治而已。

  但即使这样有限的让步,清政|府实际也没做得到,它真正的思路或者说“惯性思维”是——削弱现行督抚权限,各省新设督抚权限仅与日本府县知事相当,财政、军事权悉收归中央,反倒是要加强中央权力。

  清政|府的决定,引起地方势力的严重不满。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公开反对,表示很难办到,各省督抚也相继表示不满,此案只有暂时被搁置起来。清政|府仿行立宪宣称要解决中央、地方的权限问题,结果却南辕北辙,很不理想。

  真正算作近代中国地方主义起点的,是陈宝箴、黄遵宪等人所主导的“湖南新政”。

  湖南新政发生在甲午战败后。由于战败,中国人就去检讨过去几十年发展中的问题,朝野内外一个基本共识是,过去对社会管控太多,中国没有民间社会,没有“自组织”,没有新闻媒体,没有一切现代国家所拥有的社会管理方式。

  这一特别机遇被陈宝箴、黄遵宪等人敏锐地抓住了,而他们之所以在湖南进行试验并能成功,主要还是因为湖南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极端激进与极端保守同时并存。

  就区位来看,湖南拥有一个

  请收藏:https://m.bqg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