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4章 西原借款_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此并没有什么表示,只是说:“财政部当有统筹的办法。”

  财政部是用钱的部门,哪有什么统筹或赚钱的办法。叶恭绰断言:“总理,这样做,西原借款本利最终都将落空,到时候我们拿什么来还呀?”

  段祺瑞不是糊涂虫,对这些都是很清楚的。事实上,他开始打算借的时候就没打算还,他经常跟身边人说的是:“咱们对日本,也就是利用一时。这些借款,谁打算还他呀?到时候,一瞪眼完了。”

  段祺瑞之所以敢于“一瞪眼完了”,是因为包括“西原借款”在内的所有日本借款本身存在可以利用的漏洞。它们的借款条件很低,都是以电线、森林等有名无实的东西作为抵押品,等于是空头支票,就算中国政|府最后不还款,日本债权方面对于约定担保品也无法进行处分----电线、森林之类的根本就无法变现!

  事实上,历史上中国政|府后来真正还清的借款只有一笔,那就是“西原借款”中的第一笔交通银行借款,其余都变成了“大滥帐”。按照借款合同,日方全部是实足交款,未取回扣和佣金,后来又连本利都未能够收回,从这个角度上讲,相当于日本政|府是在用自己国库的钱支付中国政|府的开支,中方确实是占了大便宜。

  当然,身为总理的段祺瑞自己是不会签署这种协定给政敌当靶子的,他要留着有用之身超脱事外,以便有伸缩余地,这就害了对日借款的经手人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五四运动时他们都成了当年举国皆知的“卖国贼”。段祺瑞那时因已下野,倒避过了这一段公案。

  不过日本人也还是从中赚到一些甜头,中国因西原借款所损失的有:吉长铁路、吉会铁路及满蒙四路均被抵押;无线电台、有线电信事业管理权的让与;吉林、黑龙江两省金矿及森林的让与;山东济顺、高徐二铁路的让与;山东问题换文的损失;中国参战军必用日本军官训练等。

  虽然正史上有后来“西原借款”打了水漂的事,但那是因为中国后来发生了很多事:老段不在位、奉皖直相继打仗、国民党北伐成功、中原大战、日本人发动“九一八事变”,这么多年没一年是消停的,而且中|央没有一个主事的,自然就不用还了。可是就事论事,这只是一个巧合。如果不是因为那些事,段祺瑞如何设法偿还借款的本息?以日本人的贪婪与恶独,想从他们手里赚好处,可能吗?搞不好会给中国带来更大的损失。幸好历史是不能假设的。

  不过段祺瑞的幸,是以中华民族的大不幸来替换的。因为力求财政上的充裕、贯彻武力统一的迷梦,段祺瑞不惜饮鸩止渴,断送国权,让日本假借款以夺取中国之利益,无论如何不能被原谅。

  同时,

  请收藏:https://m.bqg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