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五十八章 爆发式增长_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增大未来中国对电力的需求,也是胡卫东想到的解决日后电力过剩的应对方案之一。尤其是炼铝工业。一方面可以消耗掉多余的电力,另一方面则可以提供廉价的铝线供给电力系统使用,可以省下大量珍贵的铜,同时还未日后飞机制造工业扩大产能打下了基础,可谓是一举多得

  而电器工业方面,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这类“高档”商品想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暂时还做不到,但是价廉而实用的电水壶和电饭锅却很容易推广开来,生产也极其容易,几年之内就可以在全国至少是城镇居民之中推广普及,而它们的耗电量其实一点都不小,因此可以大大缓解几年以后国内电力过剩的危机,同时城市居民不再烧煤(液化气的功劳也不小,而管道煤气则因为战时的风险,暂时只在洛阳等中国腹地的城市得到了推广,与输油管的建设一样。),也大大降低了环境污染

  除了钢铁和电力,对目前的中国来说,最急需发展的莫过于石油工业,虽然中国陆军的机械化程度不高,但是空军与海军对燃油的需要量还是相当大的,而国内的经济建设同样离不开石油,因此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一直都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石油,在和平时期这未必是一件坏事,但在二战渐入高潮的背景下,这种状况无疑是十分危险的。

  因此早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中国政府就加大了对石油工业的投资,而因为勘探力度一直没有减小,因此开采起来事半功倍,使得中国的石油生产在1943年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算上作为jishu储备而维持少量生产的煤制油与页岩油,这一年中国生产的石油及其代用品总量突破了900万吨大关,已经可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自给自足,而年产量突破200万吨大关的长庆油田则开始挑战胜利油田的老大地位

  炼油工业的发展同样迅速,不光是炼油的产能增加,随着催化裂解jishu的日益成熟,高品质燃油的质量与产率也都有明显提升,虽然暂时还没赶上美国,但是差距的进一步缩小还是让国人看到了希望,同时这也巩固了中国炼油能力shijie第二的地位。

  而在石化方面,除了合成橡胶因为需求不大而发展艰难之外,塑料和化纤工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且提升的不仅仅是产量,“塑料王”聚四氟乙烯和涤纶(的确良)在shijie上率先实现工业化生产,标志着中国在石化科技上已经达到了shijie领先地位。不过话说回来,对于这些新兴科技,只要政府足够重视,确立甚至保持优势本来就完全是有可能的

  此外煤炭、机械、化肥等诸多传统工矿业也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即使是最需要积淀的造船工业,也因为日本政府提供的大量订单和jishu交流而获得了惊人的进步,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当初试图独立设计建造航母却遭到惨痛失败的中国海军又再次在目前国内最大的青岛造船厂开始了新的尝试(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bqg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