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一章 工业建设(下)_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眼放光,当场表态说只要胡卫东能够提供铜线、磁铁等必须的材料,他和他的学生就能制造出可用的发电机来,胡卫东当即欣然应允。但一个月后看到那台装机容量不到50千瓦的“发电机”,胡卫东不禁一阵无语,但他也知道这并不是王国松无能,而实在是设备材料极其匮乏,同时严重缺乏这方面的jishu工人所致,看来还是引进-山寨-自研的路子更加可行一点。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王国松采用的永磁式发电机令胡卫东突然想起了后世的稀土永磁材料,尤其是“永磁之王”钕铁硼磁性材料,如果这种超时代的永磁材料用到发电机上,那么即使是功率很难做大的永磁式发电机也可以突破3000千瓦,这时永磁式发电机体积小、成本低、生产迅速的优点就凸显了出来,可以大大加快中国的电气化进程,但想想现在的中国连稀土矿都没人开发,胡卫东觉得此事还是暂缓吧,“从无到有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另外,油化工、煤化工等工业部门胡卫东其实也很想搞起来,但想想现在的条件,他还是无奈地暂时搁置了,转而利用当地资源,发展起了磷肥、钾肥等大大有益于民生的民用工业,至于军工,先将枪炮弹药的生产实现完全国产化再说吧。

  早在占领巩县兵工厂的第一天,胡卫东就发现该厂的产品结构很不合理,不说别的,光是月产40000多发山炮、野炮等各式榴弹炮所用的钢炮弹(迫击炮弹的弹壳为铸铁),就需要占用多少人工、消耗多少金属和炸药?而巩县兵工厂却偏偏又不能生产发射这些炮弹的身管火炮(75mm、105mm和150mm三个口径。),这不是浪费吗?

  当然,老蒋如此安排,或许是出于全国一盘棋的考虑,但一旦对日开战,散布在全国各地的多个兵工厂各自负责一部分产品的生产模式就会暴露出巨大的弊端,哪怕只有一个被日本人占据或是摧毁,都会令武器弹药的供应出现巨大缺口,而且短时间内无法找到替代者(所以老蒋开战前后将兵工厂都集中到重庆去了,但运输的费用与路上的损失却着实不是一个小数目,比如广西的那个就毁掉了一半。)。而对只有这一个兵工厂的红八军团来说,这种产品结构就更操蛋了,就拿105mm榴弹来说,红八军团现在一门105mm大炮都没有,每月生产14000发炮弹的产能根本就没有任何用处

  此外,巩县兵工厂的很多产品本身也存在问题,比如胡卫东居然在“新厂”的生产jihua里看到了光气等几种毒气的名字。好吧,就当老蒋是未雨绸缪,这些毒气是准备用来对付日军而不是同胞的,但这些一战时期的毒气对于装备有防毒面具的日军来说,又能有多大作用呢?再说,以国军的装备水平和弹药供给,与其浪费产能来生产毒气,还真不如全力生产常规的枪支弹药

  请收藏:https://m.bqg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