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七十二章 班排战斗(下)_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又迅速被八一式突击步枪打出的钢铁风暴扫倒在地。怎么样都逃脱不了一个死字

  战前多达70人、发起反冲锋时也仍有五六十可战之兵(注1)的这个日军步兵小队在敌军步兵班的犀利火力打击下,仅有几个身手灵活而且经验丰富的老兵成功地冲到了敌人面前,可是他们的刺刀还没来得及捅出,就见敌人纷纷伸手从腰间抽出了手枪,只听见“啪”、“啪”、“啪”地一阵脆响。这zuihou的几个鬼子也尽皆倒在了地上,历史上美军选择手枪而不是刺刀作为近战的主要武器可不是没有道理的

  粉碎敌人的抵抗后,该班的战士并没有忘记给倒在地上生死不知的敌人挨个补枪,这时二十响驳壳枪弹容量大的优势就充分体现了出来。或许正是出于这一考虑,胡卫东才始终选择这款对于军队来说看似鸡肋的武器作为十五集团军的制式手枪

  由于距离太近,鬼子的三八式步枪无论是命中率还是威力都大幅增加,因此老虎团的这个步兵班也付出了3死3伤的代价,但是他们却将一个五六十人的鬼子步兵小队尽数歼灭,即便现在日军的战斗力已经不能与抗战初期相比,这一令人瞠目结舌的交换比依然足以凸显出老虎团的战力之强

  事实上,正是因为对老虎团的战斗力充满信心,胡卫东才敢让这区区一个团三千多人作为全军的箭头突破当面之敌,哪怕光是负责死守最外面一道戈兰壕的日军就比他们更多、后方更有无数敌军随时可以增援上来。

  事实上石原莞尔对此也不是全无准备,他一方面要求部队尽可能在战斗中保持3:1乃至5:1的局部兵力优势,另一方面则因为顾忌敌军炮火的杀伤力、而只派了一个步兵联队放在第一道防线上。这一似乎是自相矛盾的安排实际上也就是说,石原莞尔由于麾下部队实力不足,而被迫冒险地忽视了敌军小队穿插渗透战术的威胁,力求先全力迎击敌军正面的进攻,与其形成胶着缠斗之后,再通过增兵在其后的绞杀战中将穿插进来的敌军一并击败。

  谁知敌人的箭头部队竟然恐怖到如此地步,在几乎分出三分之二的liliang进行穿插渗透的前提下依然轻松击破了日军即便遭到了炮击、兵力依然超过3000人的一个精锐步兵联队。在这种情况下,石原莞尔如果还按jihua向第一道防线派出援军的话,就等于是让他们(援军)去送死了,于是他果断地更改了原定的jihua,毫不留情地命令炮兵对仍有部分日军残兵还在坚持抵抗的第一道防线进行火力覆盖,石原莞尔这一冷血的命令顿时给十五军的进攻部队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注1:石原莞尔让人在一道道戈兰壕之间加筑了不少藏兵坑和环形工事,有效地削弱了十五军炮击的杀伤效果,此外十五军这次是外线作战、炮弹用一点少一点、因此不敢大手大脚也同样是一个重要原因。(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bqg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