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一十七章 吐蕃战役(中)_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食和土地,并组建了一支三千人的吐谷浑军,驻守青海以西,这个姿态实际上就是默许吐谷浑人复国。

  应该说唐王朝这个策略极其正确,唐军无法长期驻守高原,而扶持吐谷浑人,就等于在高原上建立了一道屏障,使吐蕃人不能直接威胁到陇右的安全。

  唐军的态度得到了吐谷浑人的拥戴,他们纷纷驱赶吐蕃人,将汉人奴隶交还以示诚心,他们组建自卫军队,十几个部落首领会聚九曲,一致推选前吐谷浑王的弟弟多尔德为吐谷浑新王,哥舒翰派人送吐谷浑新王去长安朝觐李隆基,商量复国之事。

  至此,吐蕃战役的第一步计划已经达成了,战略优势进一步向大唐倾斜,七月初,哥舒翰随即在乌海一线布兵五万,等待最后决战的时机。

  .......

  和东线唐军进展顺利相反,西线之战却打得异常惨烈,于阗军镇是安西大漠以南最重要的军事重镇,拿下于阗镇,就打开了安西的南大门,擅长在艰难环境中生存的六千吐蕃军就可以沿着玉河横穿图伦大沙漠,也就是今天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直抵北部兵力空虚的安西各重镇,因此,对北上道路的争夺也到了生死搏命的程度。

  天刚亮,热浪便如流火一般席卷了戈壁大地,尽管大地上炙热焦烤,但低沉的号角声还是在于阗镇以西吹响了,黑压压的吐蕃骑兵再次出现在地平线上,战役已经打了三天三夜,双方各死伤近千人,尽管吐蕃军几次要绕过玉阗镇,但都被唐军斥候发现,从而被唐军拦截,事实上,于阗镇的归属已经并不重要,吐蕃军就算夺下于阗镇也于事无补,重要的是吐蕃军要突破唐军的堵截而北上。

  唐军还有近三千人,在唐将张永庆的率领下列阵在茫茫的戈壁滩上,背后便是黄沙漫漫的大沙漠,约两里外便是玉河,河流在骄阳下粼粼发光,由两条发源于昆仑山的支流汇集而成,一直流向大漠深处,在冬天时会断流,但在水量丰富的夏季,玉河没有断流,横流过大沙漠,一直注入北方的赤河,它被称为生命之河,沿着玉河前行便可一直抵达拔焕城。

  三千唐军在戈壁滩上排列成了枪箭阵,即前面是一千弓弩手,而后面是枪骑兵,弓弩手其实也是骑兵,只是他们暂不骑马,以步兵方式列阵,这样他们能挽劲弩,射程也更远,待吐蕃军杀近时,由后面骑兵迎战,弓弩手上马,又成为骑兵。

  而吐蕃军还有四千余军队,两军兵力相差不大,吐蕃军人数略略占优,但武器上却是唐军占优,尤其是唐军的弓弩极为犀利,三天的战斗,吐蕃损失两千人,是唐军的一倍。

  吐蕃军将领叫嘉扎桑吉,他约四十岁,也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将,尤其熟悉安西的地形,这次吐蕃军为轻装速行,各

  请收藏:https://m.bqg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