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18章 发动_三兴大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炎炎烈日之下,一支数百人组成的行伍歪七扭八的排成一队,乱糟糟的朝着前方行去。

  看其打扮似乎是正规军,而是还是郡里的郡兵,只是这群郡兵的军纪和队列实在令人不敢恭维,散漫的样子甚至不如初训几个月的丁壮。

  若不是队伍行进还算谨慎,前面有着几十名骑兵开道,警惕地望着四周,不时排斥候骑马飞奔而归,禀报前方的路况。

  很难想象这就是泰山郡,这种三不管地带里,兖州方面用来抵御青、徐两州侵袭的主战军队。

  此时,百人将许甘位于队伍前段,策马缓缓而行,在他身旁的一辆干草车上,屯长应琥躺靠在草垛中,无精打采的择着手中的枯草,不时痛的哼哼几句。

  也不怪他如此,三十军棍下来,任谁也会被打得血肉模糊,无法行走。

  他没有伤筋动骨,仍有精力躺在车上哼哼,还是占了自己是太守应劭的侄子,执法队没有下狠手的原因。

  饶是如此,在他不能留在军营的情况下,也只能躺着出来了。

  “应伯长,伤势好一点没有?”许甘笑眯眯问道,语气中充满了戏谑。

  “回禀将军大人,末将只不过是皮肉外伤罢了,休养几天便没事了。”应琥没好气的回道。

  作为应家子弟中出则为将中的佼佼者,应琥虽然在文采上远远比不了在文学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应玚、应璩等堂兄弟,但是他在军事上的眼光却极其出众。

  徐州方面的蠢蠢欲动,给他一种风雨欲来之感,他极力劝说叔父应劭整军备战,迎接可能到来的徐、兖大战,但是结果却喜忧参半。

  应劭赞同了侄儿的观点,但是他在整军防备外敌的同时,却抽出了一部分郡兵精锐,打算护送隐居在华县的曹嵩父子返回兖州腹地。

  对此应劭是极力反对的,他认为郡兵是朝廷的军队,而不是某家大族、大户的私军。

  尤其是在这种大敌将来的危急关头,好钢应该用在刀刃上,不该分兵,本末倒置,用曹家一家的安全换取全郡、甚至全州的危机。

  可想而知,当应劭听到自己这个政治上如白痴一般的侄儿极力劝阻自己时,是何等恼火。

  他当场将应琥杖责了三十军棍,将之贬为都伯,并将他安插进了护送曹嵩回兖州腹地的队伍当中。

  于是,就有了眼前的一幕。

  不过应琥的杖责没白受,在冷静下来之后,应劭还是择情采纳了侄子的部分意见,缩减了护送队伍的规模,并将原定的精锐换成了眼前的这群老弱病残。

  因此,虽然挨了顿打,官职又被降了好几级,但应琥的目的也算达成了,心情不错的他便与好友许甘相互调侃着。

  这时,一名骑兵疾奔而至,向许甘拱手道,“将军,曹管家有请!”

  许甘点点头,对应琥笑道,“尽快恢复身体,说不定后面还有

  请收藏:https://m.bqg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