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五章 朱熹其实挺可怜_陶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被他老子骂的。

  再来说说朱熹。

  朱熹这人,自从五四运动以后便毁誉参半,对于其功过的评论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是宽以律己,严以待人的代表,整天做着卫道子的样子,却暗地里和自己的学生为爱鼓掌。

  也有人肯定他在哲学,美学方面的思想贡献,觉得他确实是一个不世出的人才。甚至说朱熹是中国古代教育学上孔子之后第一人。

  但是不管怎么说,其实他自己的仕途不算特别如意。

  朱熹年少有才,十八岁会试贡生,十九岁殿试同进士出身,可以说是前途无限。不过他在做了几年官以后,感觉这世道不太对。怎么人人都在拜佛求仙,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简直就是白白浪费资源。然后他就开始重新拜师,学习他认为正统的学问。

  什么是正统的学问呢?就是程颢程颐提出来的“洛学”。其中就包括了“理”这个概念。然后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朱熹将理学发扬光大,然后成为一代大家……

  错!

  朱熹的境遇和孔子其实很像。孔子当时周游于各国之间,却惶惶然如同丧家之犬,直到后世他的观念才被人所认同。而朱熹有一次被招到京城做官,第一次给皇帝奏事,就说什么要格物致知啦,修身齐国平天下啦。这就是说皇帝你不要整天想着享受,要修身修心,要克制欲望,要好好看看以前几位老夫子的书……

  试问,那个皇帝希望自己身边有这么个卫道子整天唠叨?

  本来嘛,作为一个皇帝,理论上来说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天下第一人。但是偏生要专心国事,不然会被记下来作为一个昏君处理,偏生要为天下人做个表率,不然你凭什么是天子,偏生要担心北方那些蛮子会不会有一天打过来,不然国破家亡不是好玩的,偏生要平衡皇权和底下群臣的权力,不然有一天被架空了自己还不知道……

  要做这么多事情已经很累了!你朱夫子还要叫我克制自己。你居心何在?好吧,好像你就是要拿这个理论来限制我作为皇帝的权力的。

  那就拜拜了您内,我……

  算了,好像也不能杀你,那就把你的官职给罢免了吧。

  于是朱熹做了四十六天皇帝身边的官,就被罢免了。

  后来朱熹也就无所谓当不当官了,专心做学问吧。我不烦您老人家了,可以不?

  奈何树大招风,朱熹写书,讲学,周围聚集了很大一批士子,他的理论也逐渐广为流传。但是这就动了一部分人的奶疙瘩。有人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况出现,便把朱熹的学说说成是“伪学”,把朱熹称为“伪学魁首”,还把朱熹抓进了大牢里。

  就好像一个人坚持了一辈子的信仰,最后却被同信仰的人污蔑成异教徒一样,实在是很让人叹息。

  当时朱熹年事已高,两只眼睛几乎都瞎了。突然遭受到这种变故,他的人生也已经走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没过几年,便见孔夫子去了。

  朱熹活着的时虽然不如意,但是死了以后却非常荣光。几千学子自发为他送葬,如此大的影响力,也让皇帝不得不给了他一个“文公”的谥号。

  在古代能有这个谥号的,一般是比较牛逼的人物。

  思想其实总是一把双刃剑。朱熹的理论固然能限制皇权,但是当皇权使用这套理论的时候,也就有助于皇权掌控臣子的思想。

  于是在明清时代,朱熹的思想成为所有几乎所有科举考试的大纲,八股文也脱胎于此。

  面前就摆着令古代士子又爱又恨的《四书章句集注》,而且还是最初的版本之一,沈宸有点晕。

  这么说吧,要是姚启明准备把这本书捐给博物馆,那捐赠仪式上至少要有个副市长参加吧。

  请收藏:https://m.bqg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