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章 师兄弟的资源互换(求收藏,求追读)_从小镇做题家苟成大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章师兄弟的资源互换(求收藏,求追读)

  袁威宏结婚不算晚,博士毕业就结婚,如今女儿已经四岁,上了幼儿园小班。师母并非医疗行业内的人,是一位水果湖中学的老师,在编。

  师母戴着眼镜,带着书卷气,吃饭时便问:“子业你快毕业了吧?有考虑过读博么?”

  “读博是什么意思啊妈妈?”叫小七的小朋友梳着辫子,拿着勺子干饭时,嘴角挂着三粒米饭、一坨小南瓜丝儿这么问。

  “你读的幼儿园是读书的最开始,读博士就是读书的结束。读到最高了就是博士研究生。”

  “小七以后想不想读博啊?”

  小七摇头,把勺子一放:“妈妈,读书一点都不好玩……”

  方子业这会儿就把话接了过去:“师母,是有读博的打算的,不过能不能读,还得看机遇。”

  “我们创伤外科每年的博士名额就只有两个。”

  袁威宏也说:“一个科室里有两个博士名额已经算多的,整个骨科今年的博士招生名额才六个。我们创伤外科就占了三分之一。”

  “但他们这一届,仅本院的硕士就有十五个。”

  “省人民医院的骨科也差不多,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和协和医院的一些硕士,也都提前过来试探虚实。”

  “现在的时代已经不是我读书那会儿了,我那会儿主动读博的人不多,但现在,主动不想读博的人才不多。”

  所有教学医院内的博士名额都是僧多粥少,竞争巨大,可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有点夸张,但若考虑大家一起鏖战拼杀的都是名校硕士,其实难度也不言而喻。

  在这样的考核竞争中,不管是老牌985也好,还是211也好,都绝对不占学历优势,只能看个人能力和造化,还有博士生导师的选择。

  “你们医学是真的卷。”师母投以方子业疼惜的眼神,却也无法。

  不过此刻,袁威宏却是用纸巾慢悠悠一抹嘴角,转头说:“但是子业有一定的机会可以走更荆棘的捷径,他的专业成长速度,现在卸下毕业的论文压力后,进展非常快。”

  “子业,我记得伱只是差不多一个月时间,缝合术就达到第一个练功房出关要求了吧?”

  揭翰是方子业师弟,把时间记忆得更加精准:“师父,准确来统计,应该是十三天。”

  “方师兄是在八月十日这一天,完成了橘子皮的半层以及全层缝合,八月二十二日,算上八月十日这一天,和二十二日这一天,才十三天。”

  揭翰说话间,知道练功房难度之高的师母都侧目而看来,并整理了一下眼镜,仔细地看了看方子业。

  客观的数据,让方子业的临床天赋变得更有说服力。

  袁威宏也是微微抿嘴,说:“其实孙邵青一直都在给我汇报你的缝合提升进度颇快,我本以为是你通过什么方式讨好

  请收藏:https://m.bqg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