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4章 劫囚_明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有成功。

  原因是什么呢?

  巡按王道纯藏匿了朝廷诏书……

  连续两次,孙元化的招抚努力都被王道纯破坏。

  暂且不提孔有德等人会不会回心转意,本方有这么一个捣乱专家,吴桥兵变闹的那么严重也就不足为奇了。

  王道纯在整个过程中搞了那么多的猫腻,为何到最后他能安然无事呢?

  其实,这就要从大明对待叛乱的态度上说起。

  众所周知,大明从建国开始,对待叛乱就非常的强硬。从不讲和,也不招抚,必须彻底镇压。

  镇压成功了,就是宣宗灭汉王、武宗灭宁王。

  镇压不成功,那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比如朱允炆。

  因为王道纯的做法,其实是摸准了崇祯的脉络罢了。

  再一个,秉公而论,吴桥兵变这事儿真的不能妥协。

  原因很简单。

  孔有德、李九成、耿仲明等人并非活不下去的百姓,而是领军的将领。

  这种人叛乱如果不彻底镇压,还好吃好喝地安抚,那让其他的领军将领怎么看?

  这不就是军阀诞生的苗头?

  因此,对待东江镇叛军,彻底的镇压就是唯一的选择。

  孙元化就是看不清这一点,所以才把自己送到了死路上。

  因为王道纯的擅作主张,孙元化跑回莱州主张招抚的打算落空了。

  他也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谢琏冷着脸道:“孙兄,陛下有令,命你等速速回京,不可逗留。”

  徐从治更是不客气。

  “来人,安排他们上路。”

  一群兵丁冲过来,虎视眈眈地将孙元化、王徵、张焘三人围住。显然,一旦他们有何不明之举,这些兵丁恐怕会立刻刀剑齐下。

  看到这一幕,三人均觉眼前一黑,知道再无幸理了。

  徐从治、谢琏安排了一队士卒,又准备了马车,一刻不停将孙元化三人又送出了城,直奔京师。

  眼看着莱州城越来越远,孙元化反而坦然了许多。

  “良甫,是愚兄害了你啊。”

  王徵苦笑摇头。

  “不是中丞提拔,下官哪有一展抱负的机会?怪只怪天不假佑,你我有此劫难罢了。”

  这两人凑在一起哎嘘慨叹,旁边的张焘才是欲哭无泪。

  早知今日,当初在登州城,他干脆向叛军投降算了。说不得还能混个小官,总比现在被押去京师,生死难料更好啊。

  一行人离了莱州城,迤逦西行。因为战场在身后,路上除了荒凉一些,倒也没有受到什么惊扰。

  这一日,走到弥河附近。

  因为青州府被白莲教荼毒最甚,因此官道两旁竟然人烟断绝。放眼看去,除了杂草横生,竟如同鬼蜮一般。

  安静的天地间,只他们这一行人缓缓而行,竟比游山玩水还要悠闲。

  蓦地,咻咻咻的破空声突然而至。

  围在马车周围的士卒根本没有反应过来,就纷纷倒在了箭雨之下。

  领头的小旗刚要张嘴示警,

  请收藏:https://m.bqg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