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3章 志同道合者众_明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历史历朝历代的问题,一提及,土地兼并就是重点。

  事实上,在左梦庚看来,土地兼并能够成为大问题,是有前提条件的。

  最先决的条件就是,广大的百姓被锁在土地上,必须依靠土地来生存。也就是说,土地是广大百姓的唯一生产资料。

  当土地被抢夺后,百姓必然面临生存的压力。

  其次,就是土地的兼并并没有带来农业的发展。

  经历过后世农业机械化和规模化的人都知道,这样做才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的正确出路。

  但问题是,地主阶级兼并土地的目的只是为了抢夺财富,并不会在农业生产上进行任何的投入。

  反正靠着抢夺来的土地就可以过着富足奢华的生活,地主阶级怎么会有意愿在农业生产当中投入成本呢?

  当天灾出现,农业减产时,地主阶级的做法并不是想办法提升农作物对抗灾害的能力,而是继续扩大土地兼并,依靠数量的优势来弥补产量的不足。

  最后的一点小问题就是,落后的封建社会没办法满足更多的人口在脱离农业之后的生存。

  农业社会的生产比较单一,行业种类不多,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十分有限。

  大量的农民失去了土地之后,并不能从其他的地方获得生存所需,最终只能走上流亡的道路。

  这就是这个时代残酷的现状。

  即使有给农业增产增收的办法,但掌握着土地的地主阶级并不会去做。

  这也是地主阶级和资本主义时代大农场主的最大不同。

  后世大农场主虽然从事的也是农业,但他们其实更像是工厂主。

  土地是他们的生产资料,粮食是他们的商品。

  他们将产出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去贩卖,换回来的收益,要么是扩大再生产,要么是化为自身的财富。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大农场主自然愿意在农业的增产增收上下功夫、搞研究。

  可地主阶级不同。

  地主阶级的财富是土地。

  至于粮食,则是土地产出的果实。

  地主阶级拥有越多的土地就拥有越多的财富,至于土地上的产出,只是附带的而已。

  这也取决于封建社会,财富的种类单一。

  粮食生产出来后,转化不了多种类型的财富,自然也就无法刺激地主的积极性。

  结果农业的产量无法提升,满足不了更多的人口需要,农民的土地又被抢夺,加上天灾乱政,一场庞大而猛烈的社会危机也就到来了。

  左梦庚没有说的太多,只是提了一嘴农业增产增收的问题,就已经让刘宗周等人感受到了棘手。

  地主是什么德行,这些人当然清楚。

  因为他们当中很多人本身也是地主。

  只是和传统的地主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们的财富里并不单单只有土地,商业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

  这些农商结合的社会精英,对于整个社会的问题看待的也就更加全面。

  自然也就知道左梦庚提及的增产增收问题,是多么的困难。

  至于殖民扩张的办法,左梦庚压根没提。

  和徐若琳说起来不需顾忌,也不会有什么后果。但面对这些人,谨慎一些没有坏处。

  中华民族自赵宋以后,对外扩张的兴趣就不是很大。

  此时他无权无势,提出来只会招惹麻烦。

  待这些人回到朝廷后,面对那个貔貅一样的帝王还有日渐恶化的局势时,他们才会明白正确的道路在哪里。

  到时不用左梦庚折节下交、礼贤下士,只需要他做出一定的程度,这些人就会转换阵营,成为他的助力。

  请收藏:https://m.bqg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