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5章 纸上得来终觉浅_明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一千,道一万,田地里要有收成。没收成的田地,是不是自己的、有多少,根本就不重要。没收成,人就得饿死。该死的老天爷,就是不让人活。”

  左梦庚心态有些崩了。

  又被历史网文骗了。

  那些书中说,只要均田地、免赋税,就能收获民心,进而成就霸业。

  可现在看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均田在这个时期,用处原来并不大。

  虽然李自成靠着均田的口号,迅速壮大了力量,还推翻了明朝。但他很快覆灭,足以说明,民心对他的支持并不是多么的足够。

  再想想后来的土改,一下子就得到了老百姓们的全力支持。

  无数的百姓们,愣是用小推车,推出了一个新中国。

  同样都是分田,差别在哪里呢?

  李自成的均田,可不仅仅只是口号。历史资料显示,是真真切切做了的,也确实有许多百姓分到了田地。

  那为何李自成没有得到万千民众的拥护,成就霸业,反而迅速消亡了呢?

  这个问题左梦庚从未想过,但现如今通过农民之口,他发现了其中的缘由。

  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天灾。

  古代农业十分薄弱,并没有什么先进的技术。

  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耕作方式十分的原始。绝大多数的时候,都要靠天吃饭。

  偏偏明末这个时期,老天爷一直作妖。

  南方一些地区还好,虽然也是灾害频仍,但还能坚持。

  换成陕西、山西、河南这些地方,一旱数年,蝗虫漫天,田里颗粒无收的情况下,农民手里有没有土地有何区别?

  有一亩地也好,有十亩地也罢,全都收获不到粮食,结局还是饿死。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均田给百姓,可他们依旧养不活自己啊。

  也就是说,李自成的均田措施虽然收获了百姓的支持,但是却没有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资源。

  得到了土地的农民们赫然发现,依旧还要挨饿。

  李自成无法从这些农民处得到支援,他的均田也就变成了空泛的口号。一旦遭遇军事上的失败,灭亡也就不可逆转。

  倘若左梦庚没有及时发现这个错误,将来同样执行粗糙的均田策略。

  待面对赤地千里、颗粒无收的局面时,只怕下场并不会比李自成好到哪里去。

  请收藏:https://m.bqg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