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24章 人才的培养方式【补不要脸的嘴老师_明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便于阅读和理解。

  她将自己的想法说给了徐光启听,还特意编译了一部分给徐光启看。

  徐光启略一琢磨,就发现徐若琳的改编更加精炼,也更利于阅读和使用,便对她的做法大力支持,还提供了自己的书房。

  这让徐若琳大受鼓舞,立刻投入其中。

  她的野心不仅仅只是编译《几何原本》的前六卷,还打算将后面的九卷也编译出来。

  全新的编译版本中,徐若琳全然照搬左梦庚的方式。

  将汉字原有的从右至左、从上至下的书写习惯,改为了从左至右、从上到下的模式。

  计算公式也以字母、符号和图形相结合的方式来表达,一下子让原本繁仄的书稿变得清爽了起来。

  可很显然,做这项工作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徐若琳单独来做,进展并不快。

  目前临清能够生产玻璃的地方有两个。

  一个是福耀集团,一个是后营玻璃所。

  后营玻璃所生产的玻璃品质更好,纯度更高,清晰度几追后世的玻璃。

  只因为这里的玻璃在制作的过程中添加了纯碱。

  高清晰度的玻璃,也是制作望远镜的基础。

  这是机密,即使后营内部,也仅有极少数人知晓。

  现在,望远镜终于出现了成品。在给军队使用之前,左梦庚拿着来到了学堂。

  相比起学堂里其他的老师,他负责的课程并不中规中矩,也不限定什么讲授内容。

  左梦庚很清楚,论起给孩子们的启蒙,他远远不如那些秀才和童生。

  哪怕他可以把后世一些儿童启蒙的办法拿过来,但他没有从事过这个行业,是十足的门外汉。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给这个时代的孩子们,打开想象的大门,让他们的未来拥有无限的可能。

  这也是他最希望的。

  毕竟军人、官员都好办,一点点培养,从实践中成长总能够得到足够的数量。

  但数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等等,才是能不能让中华民族走出不一样道路的关键。

  他没有能力将孩子从无到有培养成最顶级的科学家,因为他所掌握的知识,到了某一个层次也后继乏力。

  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孩子们还小的时候,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让他们接触到这个世界的未知。

  就比如现在,左梦庚将望远镜摆在大家的面前。

  “今天,我来让大家了解一下,什么是光学……”

  请收藏:https://m.bqg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