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51章 倒霉的大明_明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复河套看起来问题不大。

  当务之急,还是要跟随清军南下,抢够过冬的物资才最为重要。

  八月二十三,多尔衮和豪格分别率领两路大军从盛京出发。

  借助凉爽的天气,绕过大明的辽西防线,突然出现在了长城边关之外。

  这些年来,大明的长城防线被满清屡次蹂躏,早已千疮百孔,起不到任何的防护作用。

  九月二十二,在内奸的配合之下,豪格突然发动袭击。根本就不给明军任何准备时间,仅仅只用了一个半时辰,就攻破了密云的墙子岭。

  大明的军队,如今被分成了两个部分。

  其中一个集团,在山海关和辽西一带同满清对峙。

  另一个集团原本在中原一带清剿流寇,现在则被调到了夏国周边地区图谋不轨。

  京师虽然是大明的都城,但周边地区却虚弱无比。

  豪格破关之后,完全没有遇到任何阻碍。

  清军如同开了闸的洪水,迅速蔓延各地。

  驻守在蓟州的蓟辽总督吴阿衡,只来得及给京师送去一封告急文书,就被清军攻破了城池,他本人也死于清军的刀下。

  大明朝廷这边正在苦心孤诣的筹谋着怎么对付夏国,突然听闻清军破关,上上下下全都傻了眼。

  “陛下,东虏来势汹汹,所图甚大,就连山海关亦遭遇攻击。京师乃国本所在,更是不容有失。还请立刻下旨,让各地出兵勤王护驾。”

  杨嗣昌焦头烂额。

  此时此刻,已经顾不得去对付夏国了。

  祸乱京畿、攻城略地的清军,才是当下的大敌。

  崇祯端坐于御座之上,满腔愤懑几乎化作血水从口中喷出。

  他真想问问头顶的苍天,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它的儿子?

  好不容易将流寇给压制了下去,只要再努力一下,消灭夏国,便可让中原恢复宁静。到了那时,解决边患之后,大明中兴方才有望。

  现在可好,流寇虽然偃旗息鼓,但夏国的威胁仍如梗在喉。满清却又突然打来,将朝廷好好的布置毁于一旦。

  “立刻传旨,让卢象升率领宣府、大同、山西的兵马勤王。高起潜率领辽东兵马,堵截东虏后路。”

  听到他的安排,杨嗣昌只觉得颇为不妥。

  “陛下,以微臣之见,当传令洪兵宪率领兵马即刻北上。如此三面夹攻,大破东虏,或许有望。”

  卢象升和高起潜的兵马虽然算作精锐,但洪承畴率领的三边大军就住扎在大名府、归德府一带。

  只要北上,不说一定能够消灭清军,最起码可以保住各地免受清军的荼毒。

  谁知这个万全之策被崇祯听在耳中,却没有引起任何波澜。

  “洪承畴的兵马,暂且不动。”

  就在杨嗣昌迷惑不解、再想劝诫的时候,崇祯终于说出了他的担忧。

  “朕只怕夏贼趁虚而入。倘若到了那时,便真的要天崩地裂、乾坤倒转了。”

  他的说法,让杨嗣昌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杨嗣昌总觉着,夏国并不会趁机出兵。

  毕竟先前几次清军入寇的时候,夏国都没有趁人之危,甚至还着实接纳了不少沦为难民的百姓。

  但这种想法他只能憋在心里,根本不敢说出来。

  面前的这位君王,猜忌之心可谓亘古之最。

  要是被他怀疑自己不够忠心,那可是脑袋要搬家的。

  不管怎么说,随着清军的入关,整个局势开始飞速变化。

  原本随时都可能擦枪走火的明、夏对峙,迅速演变为了大明的防御作战。

  请收藏:https://m.bqg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