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92章 反行其道_回到明朝当首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鏊只一开口,便惊诧当朝百官。

  什么意思?

  竟是认为朝廷不应该控制布匹的价格?任由其暴涨下去?

  疯了吧?

  一旦按照这个势头下去,到了冬天,一匹布不得卖五六两银子啊?

  那天底下将会有多少无辜百姓活活冻死?

  “禀陛下,臣以为而今这两个控制价格的举措,只是治标不治本!”

  百官诧异的目光中,王鏊淡淡道:“商人逐利,除非朝廷明令下旨控制价格,否则便无法真正遏制价格。”

  一语中的。

  事实上,当朝百官几人未经历过大风浪?故,对于方才提出的两个方略自是一清二楚,确实治标不治本。

  如警告商人不要胡乱涨价,有用吗?

  有,且只有那么一点点。

  除非朝廷下旨,买卖价格超过二两银子,直接砍头,以铁血手腕震慑,若不然只是一份告示发下去,对价格的稳定没什么太大作用。

  至于限制出口,也没什么作用。

  除非干脆明令禁止商人携带布匹出海。

  可朝廷敢这么做吗?

  而今海上贸易越发繁荣,每年给朝廷提供的关税近千万两,岂能胡乱干涉、禁止货品出海?关税还想不想要了?

  所以,总的而言,王鏊这说法并没有问题。

  但……问题是朝廷得有所行动啊,最起码表面上也要遏制一番。

  总也不能什么都不做吧?

  而除了这两个法子,还有更好遏制布匹价格的办法吗?

  “陛下,臣方才提及朝廷不应该控制布匹价格,非是无的放矢。”

  百官注视下,王鏊继续开口:“且听臣讲个故事。”

  “北宋庆历七年,杭州一带阴雨不绝,到了秋日,颗粒无收……米粮价格暴涨数倍。”

  “正常控制米粮价格的法子,无外乎遏制乡绅胡乱涨价以及开仓放粮,然……”

  “这诸多法子,终究还是治标不治本的,那么怎么办呢?”

  “于是,在鄞(Yin)县,有一个县令见四处闹饥荒,用了一个大胆且精妙的法子,那便是……”

  “非但不遏制米粮价格,反而鼓励米粮价格上涨。”

  说到此处,当朝大员中已是有许多人会意过来。

  鄞县,加上一个知名的县令,其人呼之欲出——王安石。

  时值天下闹饥荒,米粮价格暴涨,北宋朝廷下旨各地遏制米粮价格。

  王安石却是反其道而行,非凡不遏制,反而允许价格上涨,于是乎米粮几个一日之内暴涨近十倍。

  按理说,这等价格,与诸多平民百姓而言,几乎就是死路一条了。

  但,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因为各地都在控制粮价,唯有鄞县允许疯涨,于是一些行商便将粮食运送至鄞县。

  粮食大批量增多,购买者极少,再加上运送粮食需要耗费一定量的银子,于是,一些个行商就开始逐渐降价销售,不多久价格便恢复如常了。

  时年江南受雨灾影响

  请收藏:https://m.bqg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