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75章 欠揍_回到明朝当首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通商银行最大的作用,是促进银子的流动。

  银子的流动性则代表着经济的活跃度。

  先前,有许多人银子被人藏了起来,放在家里不动,那么市面上流动的银子就会减少许多,如此,就会出现诸多弊病。

  最简单的例子便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而通过银行在中间吸储、放贷,促使银子流通,便可以在最大程度避免这个问题,乃至于倒逼先前藏银者将银子拿出来。

  因为市场上流通的银子多了,物价会稳步的上升,继续将银子捂着,就会逐渐贬值。

  可以说,至今为止,通商银行已经成了大明经济的缓冲带,其作用,甚至比朝廷更大!

  就是这等重要的银行,一旦突然出现巨大的资金缺口,后果是不可想象的。

  “那些人……未必会突然将所有储存的银子取出吧?”

  弘治皇帝说道,却是底气不足。

  诸多士绅总的存储包括定存与活期,仔细想来,活期取现,问题反而不大。

  问题在于定存。

  这些银子,多部分可是被银行拿出去放贷了,虽是无需立即将银子取给诸多乡绅,可谁又能保证,而今那已然开始大面积流通起来的凭票交易不会掉价至本金以下呢?

  比如,在银行定存百两银子,存期一年,一年后本利应是一百一十两。

  若这份凭票在交易中跌至百两以下,结果会如何?

  弘治皇帝已是不敢继续想下去,暗自头痛。

  又是三千万两,又是这中间可能出现的诸多问题,稍有不慎,就会带来极大的麻烦。

  他沉了口气,不禁问道:“难道,这银行便如此弱不禁风?经不起考验?”

  “非也。”

  宁远平静道:“银行的抗压能力还是极好的,最多也就是少赚点,或者略微亏损一些罢了,问题不大。”

  事实上,如果只是针对那些暗中操纵凭票的砸碎,他有太多的手段了。

  比如,以朝廷信誉以及大量的银子作保,发型货币。

  而今整个大明的银子总数,约在十个亿左右,那就先发他个一百亿。

  你不是喜欢将银子捂着吗,不是喜欢搞事吗?

  那就无限稀释你的身家!

  就问你怕不怕?

  当然,这招子涉及面太大,隐患诸多,大明宝钞就是前例。

  朝廷没有钱了,怎么办?印!于是直接导致宝钞泛滥,疯狂贬值,这也是成化、弘治两朝白银在市场真正流通的关键所以。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这招不可轻易使用。

  旁边,弘治皇帝听闻“问题不大”几个字,暗自放松几分,却也多了几分疑惑。

  既然问题不大,那么,银行这边可还有隐患呢?

  “吸储。”

  宁远给出了答案:“只有吸储超过三千万两,才能真正稳定银行。”

  咦?

  弘治皇帝一点即通。

  按照宁远的这意思,则是完全将那诸多士绅存储的银子给扣了出

  请收藏:https://m.bqg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