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0章 圣人来访_回到明朝当首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澜一般。

  宁远歪嘴龇牙,瞳孔渐渐收缩,表面看似镇定,心底已经狂呼卧槽了!

  王守仁啊!

  未来的大圣人啊!

  稍微读些历史的人都知道,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子,是儒家史上四大圣人之一。

  也就是说,几千年儒家史上这么流批的只有四个,王阳明便是其一。

  另有一说,古人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人称之为完人,而在几千年史上有资格称之为完人者,有两个半,王阳明又是其一!

  武能带兵打仗,文能开宗立派,所创心学,受到无数人追捧。

  在后世,甚至有人称王阳明为“大明一哥”,可见一斑。

  呼!

  宁远长长的舒了口气。

  尽管未来的王守仁很猛,很牛,但现在来说,也只是准备春闱的学子罢了他收敛形色,问道:“你找我有事?”

  王守仁点头,直接道:“学生听闻大人在朝中提及‘格物致知’,特来请教。”

  “哦。”

  宁远顿时明白过来。

  在弘治一朝,能干出大半夜堵门这种事的人不多,除了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的太子殿下,怕也只有这位了。

  聪明伶俐,十分好学,从小便立志当圣人。

  得知他提及的“格物致知”新思维,跑过来请教,也是可以理解了。

  因为他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讲述格物致知,除了亲近文官之外,却也有暗合王阳明心学的部分想法。

  笼统来讲,心学约有三个阶段,其中最出名,也是在未来人人皆知的,便是——知行合一!

  在当朝,不知道有多少人,五体不勤,却大谈务农之道,简直无异于聋子听戏,瞎子看书。

  你自己都没种过地,又何提教导农户种地?

  大概是这么个道理,却不仅仅限于种地一方面。

  在这种风气之下,朝廷能好怪了,所以他试图改变一下这种风气,而所需要的,便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可问题是,他压根没想改变王守仁的轨迹啊。

  “有意思了。”

  宁远呵呵一笑:“王守仁,你是不是傻?格物致知是你们读书人的圣人中,朱老夫子提出来的,你一个读书人不懂,反倒跑来请教我?”

  王守仁却半点不害臊:“达者为师,烦请大人不吝赐教。”

  宁远懒得解释,一挥手道:“行了,我一个千户能有什么学问,不早了,回去睡觉吧。”

  打着哈欠,宁远不再理会王守仁,转身走了进去。

  走了半路,他停下脚步:“那王守仁离开了没?”

  小厮跑过去,透过门缝看了看,摇头:“尚未。”

  “哎!”宁远无奈的叹了口气。

  这也太轴了吧!

  他只好再度走回去,打开门,不耐烦道:“听好了啊,所谓格物致知,简单来说不就是你找个东西‘格’嘛,格了之后才能获得学问,好了,就这样。”

  闻言,王守仁深以为然的点头:“学生明白了,多谢大人赐教。”

  宁远见状,猛然想到一件事,忙叫住王守仁:“喂,你准备格什么啊?”

  王守仁想了想道:“学生家有一些竹子,准备格一番试试。”

  额。

  宁远面色古怪。

  终究还是来了吗?

  守仁格竹,一格就是七天七夜,最后什么都没格出来,还病倒了。

  他摇了摇头,有些不忍道:“所谓过犹不及,若你五日内格不出东西来,便休息休息,养精蓄锐再格竹。”

  “明白,多谢大人。”王守仁快步离去。

  宁远一声叹息后,又是哈欠来袭,便匆匆回屋睡了。

  睡着没一会,外面又响起了声音:“老宁,老宁,睡了没?”

  宁远:“……”

  这大半夜的除了有婆娘的、有事做的,谁不睡觉啊?

  可这是太子殿下啊,他也不好发脾气,只得顶着惺忪的睡眼开门。

  “殿下有事?”

  “里面说。”

  朱厚照嗖的一下钻进房间,贼兮兮的四下看了看,讶异道:“没通房丫头?”

  请收藏:https://m.bqg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