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44章 死字怎么写_回到明朝当首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弘治皇帝有些不悦。

  开海禁,乃是相当大的要事,自是不能草草定夺。

  之所以在朝堂提及,也只是简单的与百官商议一番。

  结果,他这边声音刚落下,刘大夏就站了出来,直接予以否定,浑然不顾他这个君王的威仪。

  他顿了顿,沉声道:“刘爱卿,何出此言啊?”

  刘大夏不紧不慢道:“海禁,乃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坏了祖宗规矩,乃是……大不孝啊!”

  孝!

  这一个字,可谓是相当的精髓!

  大明,以孝治天下。

  身为君王者,岂能不孝?

  宝座之上,弘治皇帝看似不动声色,实则已厌烦之际,心里恨不得妈卖批。

  刘大夏这一招,着实恶心,而他,却又无可奈何。

  这也是有明以来不成文的规矩,诸多言官敢说敢言,丝毫不怕得罪君王。

  因为,这是直,是忠君爱国的体现。

  故而,君王即便不悦,也得忍着,有时还要恶心自己夸赞几句。

  刘大夏见状,继续道:“其二,经商,乃是贱业,大行商道,亦是坏了祖宗规矩啊!”

  弘治皇帝眼神有些明灭。

  这也是先前大明的国策,重农抑商。

  只不过,随着经商带来的诸多好处,文武百官已很少有人提及此事。

  刘大夏这个时候又拿此事说话,态度已十分明显,坚决反对开海禁。

  “其三!”

  百官前方,刘大夏再度开口:“我大明物华天宝,若开海禁,诸多行商便会将无数的物产售卖出去,这物产减少,百姓们便会民不聊生!”

  弘治皇帝平静了几分。

  此一点,确有道理。

  行商将大明的货物都卖了出去,大明的物产自会减少。

  譬如粮食,本来粮食就短缺,若再行外售,诸多百姓岂不是要饿死?

  如此一来,岂不是意味着这开海禁,并不可行?

  他有些质疑。

  “其四!”

  刘大夏再度开口:“商人图利,只要有利可图,便相当的肆无忌惮,此一点在此番宁波一事上以昭然若示。”

  “陛下试想,一旦开海,这些行商出了海,到了其他四方诸国,为了利,是否也会招摇撞骗,四处惹事呢?”

  “而若如此,得利的,是商人,可有损的,那便是我大明的威仪了啊!”

  说着,已是眼眶通红。

  他痛心疾首一般道:“陛下,这开海禁,百害而无一利,实在是……开不得啊!”

  朝堂之上,一片寂静。

  一开始,其余百官对刘大夏的行径,心底,本是鄙视的。

  此人卖直取名,历来已久。

  就如方才,皇帝陛下刚开口,便直接驳斥,相当的不要脸。

  可听了此番话之后,一些人不由得暗暗点头。

  说的,确实很有道理,其中利害关系,陈述的十分得当。

  于是,一些人跟着开口。

  “陛下,臣以为,刘公言之有理!”

  “这海禁,确实开不得!”

  “臣,附议!

  请收藏:https://m.bqg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