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28东番岛_隆万盛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为患于中国者,不可不讨;不为中国患者,不可辄自兴兵。

  就是一个澎湖,泉州府都不愿意花精力去管理,更何况偌大一个东番岛。”

  座船上,俞大猷召集部将吩咐道:“此番大军分四路包围澎湖列岛,要对澎湖所有岛礁进行搜查,务求不放过一个倭寇。”

  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

  直到嘉靖四十二年,为了应对倭寇骚扰,复设澎湖巡检司,但也没有真正起到防御倭寇的作用。

  但是由于安南远离中原,最后还是走向了独立,成为了今天的越南。

  这其实也是朱元璋定下这十五个不征之国的主要原因,那就是地广人稀不便管理,且收获与付出不对等。

  不过,随着大股倭寇被击溃、歼灭,这些曾经被倭寇占据的巢穴许多都已经荒废。

  如隋炀帝妄兴师旅,征讨琉球,杀害夷人,焚其宫室,俘虏男女数千人,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虚名,自弊中土,载诸史册,为后世讥。

  他的担心并非无的放矢,实际上明朝上下多少知道开国时的误会,大琉球确实有所谓的琉球王,还和大明一直保持良好的关系,时不时就会有使节前往大明朝觐。

  安南地处中国大陆与中南半岛的连接处,一旦占领,近可牵制占城、暹罗、真腊诸国,远可控满刺加及半岛附近的苏门答刺、旧港、瓜哇、泞泥等国。

  等天下太平了,只需整修甲兵.操练士卒,备作国防而已。

  这是一生讲究“洪武”、“尚武”的老辣皇帝的“谆谆教导”,这更是朱元璋从历史经验教训中得到的顿悟。

  有部将开口说道。

  但是,真正阻止大明军队登岛的原因,还是明太祖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明确的十五个不征之国中就有小琉球的名字,也就是此地不纳入大明。

  洪武二十年十月,在与诸将论及兵政时,朱元璋这般说道:“国家用兵,犹如医生用药。开了大堆的药,目的是要治病,不能没什么病就吃吃药,那可要吃坏的

  治国也如此,国家不太平,用兵来勘定祸乱。

  为什么这么说呢

  大家应该要知道:用兵能消除祸乱,但也能招致祸乱,倘若恃富逞强,好大喜功,惹是生非,就会结怨挑衅,这不恰恰招惹了祸乱

  正如医生乱开瞑眩之药,强迫无病之人服用,虽然不至于造成身体残疾或送命,但足以大伤元气

  所以为国当政者应该常讲军事,但千万不能穷兵黩武!”

  “东番,这个其实福建那边也大概知道情况,只是碍于大海阻隔,不便派人监管。

  众将官齐齐应诺。

  洪武晚年,老朱皇帝生怕子孙后代狂妄、轻浮、率意用兵,从而招惹祸害,特地将自己的谨慎对外用兵之国策写入了《皇明祖训》之中。

  而之后的历史,其实多少也证明了朱元璋对此的见解其实是有道理的,朱棣登基后,就违背祖训,攻打了安南。

  由此可见,朱元璋定下的祖训并非无稽之谈,至少用事实证明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只是海禁以后,人大多已经撤回。

  也因为发现了大明对此地的忌惮,所以许多倭寇也曾经把此地作为他们的巢穴加以经营。

  东番岛距离福建太近,可朝发夕至,而据我们所知,岛上并无王权体统,至于无知乡民存在。

  请收藏:https://m.bqg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