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5宗室难题_隆万盛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九边重镇此次调动的精锐多的千余人,少的也有几百人,合计七千人,分别受阅可没多少可观性,所以戚继光是打算让他们组成一个混合军阵受阅,演练也是一起协同作战。

  之前的考虑,边军骑兵只有千余人,其余五千多都是步卒,戚继光还是觉得有些单薄。

  既然本来就是一个合成军阵,那把几千京营骑兵也汇入这个军阵中,那展示冲锋时可就有近万的骑兵,冲锋的气势也就出来了。

  脑海中想到这么多的步卒和骑兵汇聚在一起,就采用明军传统的阵型就可以。

  边军步卒中路结阵防御,两翼各三千余骑兵护持。

  步卒阵型从防御转向攻势后,用鸟铳和弓弩完成齐射,骑兵就从两翼杀出进行一次冲锋

  想到这里,戚继光也不由得面色潮红。

  别看他早就是一镇总兵官,可和倭寇交战,多是小打小闹,即便是围剿大海盗,其实明军集结的军队,单支最大规模也就是万人左右。

  兵力和这最后一波相仿,可南军终究是缺乏骑兵,就算集结这样的军队,可供使用的马队也不会超过两千人,是完全没法和边军相比的。

  看到戚继光略显激动的样子,魏广德好奇问道:‘怎么,想到什么好事儿了。’

  “没有没有,阁老见笑了,末将只是在思考此事.”

  于是,戚继光就把刚才的想法说了一遍。

  魏广德听完点点头,“采用传统战阵,边军也更容易适应,几次合练应该就能熟悉起来。

  这样,也不会影响大阅,是个好法子。”

  戚继光没有考虑开创什么新颖的战法,而是用传统阵型,魏广德就更放心了。

  要知道,边军现在的阵型,其实大多都是采用明初形成的战阵,这么多年来变化也不大,最多就是小修小补。

  像马芳这些人,虽然有一些创新,但是却也不大,多是想法设法鼓舞将士的士气和苦练战技,以此战场称王。

  他们虽然和戚继光一样,对一些新式武器有很强的接受能力,也知道扬长避短,可终究没有像戚继光那样,开创一些阵型来适应,特别是火器时代的临近。

  在明军中,或许也只有戚继光才有这方面的思想,但是也只是想法,并没有以此形成自己的理论。

  而马芳、俞大猷都是手里有什么家伙什就选择什么样的打法,尽量发挥长处击败敌人。

  当初指挥大同军火器部队击败虏骑追兵,可俞大猷回南方后也没有对旗下部队进行大规模换装,大量增加火器的配置。

  兵部拨发什么就用什么,根本就没有想过研究怎么更进一步发挥火器的威力。

  或许因为俞大猷本身武技高强的缘故,很多时候他也更倾向于让士卒练习战技,而不是选择火器,在数十步外击杀对手。

  而马芳则是因为自小从蒙古练习的骑术,所以对骑兵使用有

  请收藏:https://m.bqg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