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3杀心_隆万盛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良心地歌颂陛下。

  欺君之罪该怎样处置呢

  魏广德挠挠头,知道这个海瑞可不想后世传扬那把迂腐,相反却是个十分精明的投机分子。

  正篇奏疏,最起码海瑞没有说嘉靖帝搞大礼仪是错的,二十多年不上朝是错的,杀忠臣是错的。

  只说他修仙问道是错的,花费了天下的财力,才有了“嘉靖嘉靖,家家皆净”的说法。

  所以,好像海瑞的奏折没有触碰嘉靖皇帝的底线,也没有直至嘉靖皇帝的逆鳞。

  实际上,嘉靖皇帝的底限是什么?

  一个当然是指斥他昏聩无能,二就是当初发生的一些事儿,大礼议一直都是他和文臣之间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即便到了现在,也时不时有官员上奏,乞求他赦免当初获罪官员。

  嘉靖皇帝心里最大的坑都被他避过去了,那么海瑞的命肯定是不会丢了。

  想想后世给人的印象是什么?

  海瑞痛斥嘉靖皇帝,皇帝发怒要杀他,百官力保,最后成就他“青天”之名。

  魏广德到现在才明白,海瑞的流芳百世也不是话本里说的那样,应该就是有人在背后推动这事儿。

  没那么简单。

  嘉靖皇帝就算真有心杀他,也是因为海瑞沽名钓誉的心态,他就是在赌嘉靖皇帝不敢动他。

  别看嘉靖朝惨死的正直官员不少,可这些人最后都是被记在严嵩等人的头上。

  嘉靖皇帝是很聪明的,虽然平日里寻仙问道,看起来将权力交给了严嵩,但是实际上对朝廷大事还是自己做主,很多人杀不杀,很多人用不用都取决于嘉靖皇帝的意愿。

  也因此,即便嘉靖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明朝也没出啥大问题。

  海瑞是个清官,而且是个大清官,也是个名气很大的清官。

  海瑞以举人身份入仕,初任福建南平教谕,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

  清官才是海瑞骂皇帝最大的底气,也是海瑞的护身符。

  因为杀清官的一定是昏君,这是自古以来的定律。

  嘉靖帝如果杀了海瑞,那么在天下人面前,后世人面前就表明他就是一个昏君,而且是一个无能的昏君,而海瑞就成了忠臣,还是千古忠臣。

  嘉靖皇帝当然不会上海瑞的当,让自己落下千古昏君的骂名,而成就海瑞。

  而且在这个时点上这份奏疏,其实魏广德也觉得很是蹊跷。

  嘉靖朝最乱的时候是什么时候?

  其实应该是从嘉靖二十九年到嘉靖四十一年,由严嵩当政的这十余年时间,政务虽然运转正常,可吏治加速腐败却是不争的事实。

  这时期,海瑞已经入仕,知县、州判官的时候不上奏,而是卡在这个时候上这份《治安疏》,魏广德猜测或许他不知从什么渠道知道了嘉靖皇帝命不长久的判断,所以这个时候的皇帝是最关注身后名的时候。

  想到这里,魏广德猛然间发觉自己正在做的这些事儿。

  其实,朝中就已有传闻,此次抄录的《永乐大典》嘉靖副本,是嘉靖皇帝要作为随葬品陪葬地下的东西。

  嘉靖皇帝连续不断的催促校录馆抄录大典,其实只要稍微聪明点的官员应该就可以通过这点蛛丝马迹猜出一个大概。

  以前,只是用文字认识这个时代的时候,自己还以为海瑞上这个奏疏是需要莫大勇气的,因为他以为《治安疏》通篇都应该是说皇帝的错误,所以上疏就等于自己把命交出去。

  请收藏:https://m.bqg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