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9“钞法”_隆万盛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都把注意力转移到那张纸条上,很好奇嘉靖皇帝为什么会下达这么一份旨意。

  铸币,自然是指的铸造铜钱。

  可是大明朝的铸造的铜钱和以往其他朝代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铸造的铜钱并不是为了流通,而是用于宫廷赏赐用。

  虽然,这些被铸造的新钱其实也是用于流通的。

  造成这个矛盾的根源,其实在于大明朝自朱元璋时期所制定的“钱法”中,并没有铜钱,大明自始至终都实行的是“钞法”。

  虽然后世有人将明朝有关铜钱的制度称为“钱法”,有关宝钞的制度称为“钞法”,但是这和后世货币已经是纸币为主的时代,硬币也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退出市场。

  只不过,在明朝一直没有明确的是,宝钞发行和回收的问题,宝钞和钱币之间的关系,往往是随市面的变化而变化,朝廷在中后期干预失调,导致整个明朝的钱法都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

  自明太祖朱元璋诏造大明宝钞后,对于明廷解决国内财政压力的效果是明显的,但是宝钞在民间的流通却经常是不通畅的。

  明廷也一直致力于钞法问题上不断做出积极的调整和管理,但最终也没能逃过宝钞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命运。

  实际上,发行大明宝钞并不是朱元璋心血来潮的反应,而是继承元朝的制度。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使用纸币的国家,早在唐代就出现了具有现代汇票性质的“飞钱”。

  宋代的“交子”、“会子”,已是比较成熟的纸币,已是比较成熟的纸币,金代承袭宋制继续使用纸币并有所发展。

  到元代,则在宋、金的基础上更趋完善,实行纯纸币制度,金银和铜钱都不许流通。

  宋、金两朝虽都发行纸币,但都与铜钱并用,作为法定货币,在金朝末年,曾滥发纸币来解决财政困难,造成了纸币贬值,失去信用。

  纸币代替金属充当流通手段,必须有充足的准备金。

  元朝建立的纸币则在制度上避免了出现滥发纸币的现象,元朝初期实行纸币的准备基金充足,各地领取新钞,必须先交金银为本,集中全国现银于国库,以安定人心。

  加之强制推行纸币的权力机构国家政局比较稳定,也使纸币的施行成为可能。

  在此期间,元朝的纸币也曾经出现过段时间的混乱,而究其原因则是因为金银全部起运国库,导致各地无纸币可兑换的金银,实际成了无本虚钞。

  元朝政府立即整治钞法,并停止起运库银,钞值重新恢复稳定。

  但是自大德七年前后又出现钞币贬值,武宗即位后,滥行赏赐,开支浩大,任意动用钞本,使钞值更加下跌,而之后的政策皆未能重新稳定钞值。

  在元末各地农民起义爆发后,军费激增更是无力控制钞值,最终元朝的纸币制度随着政权一起彻底崩塌。

  亲身经过元末钞法之乱的朱元璋,深知元末钞法的弊端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因此,在大明宝钞制度的设计内容方面,他又做出了与宋元时期不同的创造,即不设立准备金制度,而是以官府权威强行推动,这是一种对政府强大的政治权力和皇权高度依赖的货币制度。

  请收藏:https://m.bqg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