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4议处督总标下亲兵_隆万盛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魏广德在内阁等了一会儿,徐阶值房门打开,就看见兵部尚书杨博从里面出来。

  “徐阁老,杨大人。”

  魏广德上前行礼道。

  “善贷,你来这里”

  “替瞿大人送一份条陈。”

  魏广德一边说一边把瞿景淳的条陈递了上去,“因为关系到大典抄录,所以让我亲手送到阁老手中。”

  “关系到大典抄录?为何?”

  徐阶纳闷问道。

  抄书,没他多技术含量,又不是让他们整理书籍。

  要说《永乐大典》成书的时候,肯定要经过多道筛选,需要许多审核官,那才是比较复杂一些。

  而瞿景淳他们就是监督抄书而已,朝廷给人,给物,也给钱,不应该遇到什么困难才对。

  听到徐阶这么问,杨博也是一副饶有兴趣的样子站在一旁不走,魏广德只好拱手道:“徐阁老,礼部所选之人,大多是德高望重的儒士,这个年纪、身体就不比年轻人,而抄书也是颇费精力.”

  魏广德把现在百余名抄录儒士的现状一说,徐阶就明白过来,低头打开瞿景淳上奏的条陈。

  其实条陈很简单,简述遇到的困难,以及请礼部补选抄录儒士等,只不过提议多在国子监监生之中挑选。

  当然,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监生大多年轻,可不比七老八十的民间儒士,他们虽然威望很高,可抄书真的太费精力,他们完全适应不来。

  “这条陈应该没有问题,一会儿我就票拟送入宫中,争取明日就交到礼部。”

  徐阶看完条陈,感觉没什么问题。

  嘉靖皇帝对此事的关注并没有因为时间消退,实际上他依旧关注此事。

  都不需要徐阶询问,只要是被召入永寿宫,他几乎都能在御书案上看到一本《永乐大典》。

  既然杨博在这里,徐阶也不介意让他看一眼,总归不是什么军国大事。

  杨博接过徐阶递来条陈快速看过,也是笑道:“这法子好,优先从国子监监生中选拔楷书好者参与。

  当初我就说,应该以翰林和国子监为主,民间儒士只需要挑选几名参与抄录即可,也就不会出现这么多的病亡,影响大事。”

  “嗯。”

  徐阶点点头,算是认可杨博的话,不过对于此事当时的安排,可不是这么简单的。

  抄录大典,看似只是抄书,实则是朝廷宣扬对文化教育重视的一种手段,怎么可能这么简单的处理。

  吸收民间儒士参与,其实也是为了向士林表现出朝廷的一种态度,对读书人友善之意。

  魏广德送条陈的事儿办完,自然就要告辞离开,顺道就和杨博一起出了内阁往宫门那边去。

  单独和杨博走在一起,自然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两人两三句寒暄后,魏广德就问起这次战事封赏之事。

  “陛下已经下旨,让江东回兵部一起商议。”

  对魏广德的好奇,杨博只以为是因为

  请收藏:https://m.bqg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