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86章 放回去的狗咬人了(第三更)_大宋勇武赵宁郭京岳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乾顺三岁继位,当时西夏国内太后党专政,军队废弛,官吏腐败。

  在这种情况下,西夏多次被宋军击败。

  后来李乾顺甚至逃到了沙漠中,由辽国出面去汴京调停,宋徽宗赵佶不得不给辽国面子,宋军才就此作罢。

  等李乾顺长大一点后,就开始决心改变。

  李乾顺是一个帝王手段十分厉害的人,在他的巧妙经营下,提拔新人,压制太后党,逐渐剪除西夏朝堂过去的势力,改革了许多新的政策。

  在李乾顺对朝堂格局的安排中,最大的特点是多方平衡,相互制约。

  例如李察哥领了军政,但是罔常则是副枢密使,罔常是太子的岳父,这个身份就让无数权臣巴结他,形成了新势力来制衡李察哥。

  而在行政方面,宰相嵬名安惠和李察哥也是死对头,更重要的是,李察哥是用来制衡嵬名安惠的。

  对外的政策,李察哥亲宋,嵬名安惠亲金。

  有这两条线,对宋金的关系,随时可以做灵活处理。

  在外族方面,任用萧合达对党项贵族形成掣肘,用人宋人任得敬,任得敬作为大宋文官,有着丰富的行政治理经验,这样可以对嵬名安惠在行政方面有掣肘,并且推行汉化。

  西夏朝廷的运作,是非常全面的。

  然而,封建帝制,往往权力过于集中,容易在传位的时候失控。

  李乾顺不是没有安排接班人,可任得敬生出了异心。

  此时外部战争的失利,以及赵官家对嵬名安惠的允诺,也逐渐将各方势力掣肘平衡的优势打破,从内部开始瓦解西夏朝廷,制造矛盾冲突。

  最糟糕的局面就是,西夏目前没有一个人能服众。

  此时临时带领铁鹞子军团的任得敬不行,枢密副使罔常也不行。

  平衡是需要有一个掌控大局的人的,如果没有这个人,就不存在所谓的平衡了,而是分裂。

  这个道理和汉初刘邦集团很相似。

  很多人说韩家天下是韩信打下来的。

  但韩信知道,刘邦才能坐那个位置,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

  因为除了刘邦,第二个人站出来,谁都不服。

  刘邦就是那个能控局的平衡者。

  这就是领导。

  西夏快速失去了这个领导,太子昏迷不醒,任得敬的行为太多疑点。

  随着李察哥进入兴州,兴州的政局快速发生变化。

  原本还迫于任得敬淫威的一部分大臣,转而投向了李察哥,连铁鹞子副统领李仁孝都转向了李察哥。

  谁让任得敬是一个宋人呢?

  而且还是投降过来的宋人。

  张春明是这样对李察哥说的:“必须杀了任得敬,快速平息内部不同的声音,否则必生内乱。”

  李察哥当天就采纳了他这个建议。

  进城后,李察哥召集众人到了大殿上,公开对所有人宣布:是任得敬派人袭击了太子,任得敬是宋人的细作,意图在这个时候分裂

  请收藏:https://m.bqg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